《工人日报》巧搭平台促“三力” ——上海振华重工工会工作纪事之一

发布时间:2018-04-10    次数:115    【 】    
分享:0
 

长达5公里的上海长兴岛岸线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车水马龙。业务最繁忙的时候,超过100台颜色不一的港机设备一字排开,等待被体积惊人的运输船运送到95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   每隔一天半,振华重工就要发出去一台设备。工人们自豪地说,自1998年以来,振华重工一直占据全球集装箱起重机订单排名的第一位,连续17年保持全球龙头地位。

“在世界舞台上,在振华重工不断书写中国制造与创造的传奇进程中,企业工会找准了工作着力点,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卓越公司助力护航。”集团工会主席崔伟说,生产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三力”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提高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中展现作为,是企业工会工作的一个着力点。为此,振华重工工会巧搭平台,通过青年突击队、“三金一创”、青年挑战杯、劳动竞赛等多种活动载体,在推进项目进展、员工创新、技术攻坚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年突击队员的“夜总会”

“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在“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青年突击队”成立仪式上,队员们高喊。

在队长雷晋生看来,突击队员们喊出的不是口号,而是蕴含着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誓言。

振华重工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同样,她的职工队伍也很年轻,1.2万名职工平均年龄仅为35岁。如何契合年轻人的性格特征,有效释放青春激情?企业工会推出了在重点项目中成立青年突击队的举措。

这一看似传统的做法,其实蕴含着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基于班组团队的职工自我管理特性。振华重工目前在建重点项目中均已成立青年突击队,这些队伍通过自身素质提升,为攻克重点难点和保障生产节点奠定了基础。

洋山港全自动化码头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振华重工承建了码头设备以及全自动化软件系统,其中诸如双箱自动化轨道吊等新产品均是首次面世。任务重不说,又无经验可供借鉴,这副重担交给谁?今年8月,集团工会组织成立了“洋山港全自动化码头青年突击队”,这支45人、平均年龄29岁的青年队伍成为项目进展的重要保障。

白天生产任务重,很多问题就顺延到晚上,甚至是夜里开会解决,队员们戏称这为 “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每周三的“洋山夜话”,是队内集中讨论项目难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举措的固定时间。

近3个月来,受一些外部条件影响,若不彻底解决,将会影响自动化导引小车(AGV,全自动化码头上一种水平运输工具)车队的联网稳定性,甚至直接影响码头“大脑”的指挥运作。于是,“码头上4G无线方案优化”成为一个议题,上了“洋山夜话”讨论桌,经过了数十次的讨论,队员们拿出了新的网络布局架构,经过重新布局,从理论上来说,单一区域网络覆盖下的小车数量从原先极限值25台上升至60台以上。这意味着,即便很多小车在同一区域发生拥堵,软件系统也能正常指挥运作。

“定期开展‘洋山夜话’为大家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有助于解决各类生产问题。当然,队内开展的‘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也功不可没。”队长忻程龙说,靠着这股干劲,突击队提前完成两个生产节点。

无处不在的劳动竞赛

在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项目中,有一段长5664米的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由33个长180米、宽38的巨型沉管组成。它们最深要沉入海底的基槽中,在水下实现精准无缝对接。振华重工的舾装团队的任务,是在沉管两头装上钢封门,待沉管下沉对接后再拆除封门,通过严谨细致的舾装,确保整个管节下沉对接的全过程滴水不漏。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螺栓没有拧紧,都将对海底隧道的施工和质量带来巨大隐患。

为此,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的魏杰带领的舾装团队整整筑岛5年。

工程在人工岛上,生活条件艰苦,又长期远离家乡,有些职工不免有抱怨,“刚来岛上,一些年轻同志总想着下岛,玩心有点重。”魏杰回忆说,是集团工会组织的多次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比效益、比技能、比质量、比创新、比效果、比贡献,评选先进个人和优秀标兵,在人工岛上掀起了持续不懈的高昂工作热情。

有了竞赛的激励,魏杰发现,大伙的工作热情来了,也更积极主动了。生产组主动将舾装时间从90天压缩至35天,一线工人们设计多种工装,而在以质量为主题的劳动竞赛中,人人都成了质检员,不管是负责工艺的还是负责生产的,只要看到螺栓就想去拧一下,“成了一种习惯,拧一拧心里踏实”.

在筑岛5年中,魏杰的团队们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劳动竞赛,团队内部竞赛、团队之间竞赛、工区之间竞赛,通过各类竞赛,大伙的精气神越赛越足。截至目前,舾装团队已经完成了32个管节的舾装任务,每一次的舾装都兑现了“滴水不漏”的承诺。

“近年来,集团工会每年投入百万元在项目中开展‘六比二创’劳动竞赛。”集团工会主席崔伟介绍说,从劳动竞赛这个舞台上,已经走出了上海市劳模魏钧、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志勇、 “全国质量协会质量奖” 获得者胡丰见等一批优秀的蓝领技工。

职工创新的孵化器

创新活力在基层,创新源泉在基层。振华重工集团工会打造“双创”平台,以“三金一创”、“五小”发明、青年挑战杯等为载体,最大限度凝聚一线员工的智慧。如今,“三金一创”(金点子、金名字、金牌子、创最高纪录)已经成为职工创新的孵化器,仅2015年,就有34项职工科研项目从这个平台中走出来。

长久以来,国产工程船深海航行时总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关键在于没有掌握深海下的波浪补偿这项核心技术,从而成为中国海工装备发展的制约,只有攻克了该项技术,才能让船“安静下来”.

在“三金一创”基金的支持下,叶建华的团队于2014年正式立项,搜集分析了渤海湾等海域的大量数据,最终研发出智能化的波浪补偿系统,在不同海域或相同海域的不同时段,系统能够“摸熟”海浪的脾气,及时调整补偿的规律。

研发者们十分珍惜工会搭建的这个创新平台,尽管没有客户,在样机制作阶段,他们也丝毫没有放松对样机制作的要求,甚至包括样机外观,“没有客户,我们就把自己当成客户”.冬天建造基地寒风刺骨,研发团队的液压工程师经常爬上20多米的设备上进行调试检测,他们以肯吃苦、善创新的品质为振华重工乃至中国海工装备的发展积淀技术。

该科研项目作为“三金一创”的成果之一,由集团工会推荐参加了上海市职工创新评选,获得了第28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金奖。

在“双创”平台的激励下,一些职工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职工李森等人申报的创新项目《特大型全回转浮式起重机的关键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成功解决了大型浮式起重船的结构制造、吊装难题等,该技术成功运用在了振华重工建造的世界最大1.2万吨全回转起重船上,将有助于解决海上大型打捞救助等难题。

职工创新的氛围在振华重工日益浓厚。集团工会组织的2016年“青年挑战杯”活动,消息发布短短数日,250余人踊跃报名,申报了近百个项目,经过评审、路演后,最终给予10个项目启动资金。目前,已经有4个项目向产业化趋势转变。

此外,工会还开展“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激发一线员工的创新热情,涌现出了一批工人发明家,他们在工装设计、焊接技术等方面进行发明创造,并将成果应用在生产实践中。2015年,振华重工职工申请专利108项,获授权专利133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分别同比提升了15%和46%.

地址:中国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  电话:021-58396666  邮政编码:200125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