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机重工开展“畅谈”、“建言”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7/05/22
已浏览 401 次

 2017515日,上海港机重工开展了“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系列活动,共邀请了4位老同志参加。  

 

“朝夕相伴,心手相牵”老同志与青年员工交流座谈会分享了老同志宝贵的工作及为人处世经验,以吊具为专题围绕“市场开拓”、“管理创新”、“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振华发展我关心,我为振华献良言。”

 

 


座谈会上,老同志们与青年员工一起回顾了振华的成长史。振华从1992年正式挂牌,从当初的第一台迈阿密桥吊项目起家到现在的全球集装箱起重机行业超过80%的市场份额,遍布97个国家和地区。振华以创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品牌为己任,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研制成功多种具备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培育了勇于创新领先世界的“振华精神”。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蛟龙号”、港珠澳大桥、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青岛码头等项目,振华重工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旗帜、作为“中国走出去”、“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代表。

 


老同志满怀感情地回忆起振华吊具不断成长的故事。93年开始试制单箱吊具,2002年之前只能生产单箱吊具,自2002年开始研制双箱吊具,2005年管总要求吊具打翻身仗,2-3年内赶超BROMMAMMBF2005年的不满500TEU20086000TEU以上。吊具经历的几次重大突破也成了老吊具人抹不去的记忆。十八大后,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不断改进和研发各种新产品。自营订单实现了每年做增量,利润也是连续翻番。

 


面对目前国际市场经济较为严峻的大环境,需求不活跃,世界品牌吊具与国内企业联手抢占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背景下,老同志对年轻员工如何面对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提升产品综合实力,静心做新产品,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了才能占有市场:

 


一是科技创新,为开拓市场夯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市场密切相关,技术人员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借助“一带一路”,开发海岸港口码头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创新不易,要保持辉煌更不易,年轻员工要有雄心壮志,扛起这份责任重担。

 


二是工装化工位化自动化,提质增效。工艺工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工装化、流水线生产是有效手段。工装工位的设计要尽可能符合实际,方便使用,过程制作简单化,减少人为控制,把人为操作的错误降到最低,制造出高可靠的产品。充分运用自动化设备,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是深入现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作为工艺、制造的源头,责任非常重大。年轻员工要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沉下心,脚踏实地,深入车间、码头现场,了解实际工况需求,才能设计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座谈会上老同志对振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是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二是开发出适用各场所的吊具;三是减轻吊具总重量;四是设计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五是制造出符合图纸标准的产品;六是传承,做好“振华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迎接十九大的到来。

 


会后,上海港机重工临时党总支带领老同志参观了车间,详细介绍了公司新产品开发和管理改进情况,并代表临时党总支对老同志进行了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