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青年】人勤春来早,突击显担当 ——记青岛自动化码头第一次装船
发布时间:2017/03/29
已浏览 22 次

汽笛长鸣,回荡在青岛自动化码头上空,犹如凯旋之歌唱响。青岛自动化码头项目部现场,虽然没有欢呼和庆祝,但是每张平静而刚毅的面庞下,都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315日,755分,自动化装船任务开始;1450分,装船任务结束。历时6小时55分钟,装箱892个。7台远程操控双小车岸桥全部参与了作业,最多有6台同时作业,另有30AGV12个堆场参与了作业。青岛自动化码头首次装船任务完成的近乎完美——低故障率、流畅、安全、可靠!

在这次装船任务中,活跃着一群青春有活力的青年——青岛自动化码头项目青年突击队员。青年突击队是由一群有热情、有志向、知荣辱、懂感恩的青年工程师组成,可谓是整个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次装船任务能够如此顺利的完成,和他们之前的努力付出密不可分。

远程操控双小车岸桥是整个作业最关键的环节。经纬每日不辞辛苦的对OCR(光学识别系统)进行测试,陆菁华等人对吊具防摇系统一次又一次的调试和优化,孙哲等人对单机故障一次次排查解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而又坚韧的努力着。结果也是可喜的,整个装船任务,岸桥的平均效率达到25.6自然箱/小时,故障率控制在1/百箱以下。

AGV是公司的新型产品,也是最难控制的一部分。此次装船任务需要30AGV参与,这样大的规模对整个水平运输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青年突击队员沈建新对AGV单机保护功能做了一次又一次优化,张广斌给每一台机器更换齿轮油,黄旭东一次次耐久测试每一台机的导航功能,苏文政等人对不好的磁钉进行更换和编绎。最终,AGV也不负众望,整个车队运行流畅,顺利完成任务。

堆场系统是整个自动化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码头集箱周期比较长,需要约一周时间。为保证机器正常运转,集箱任务顺利完成,堆场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堆场人员实行两班倒政策。期间,董怡一直在程序方面给予远程支持,王珩负责整体协调,确保所有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对陆侧交互区进行持续优化。此次装船任务,堆场系统的故障为零。

ECS(设备管理系统)作为中枢神经,是整个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在谢星、李芃玲、李萌等人的日夜测试,和各位高级工程师的后方支持下,系统运行稳定、高效,与原计划相比,提前完成了任务,确保了船期。

青岛自动化码头第一次实船任务结束了,这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个项目里始终有那么一群人——坚守着各自的岗位,富有热情和责任心。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