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访谈振华重工(广播报道)
发布时间:2018/04/10
已浏览 647 次

(口播)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制造业后劲不足,如何振兴中国的制造业,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昨天(12月22日),世界知名港口机械制造商振华重工总裁黄庆丰,在做客第一财经广播主办的“海派匠心”2016对话国企领导全媒体访谈时,分享了振华重工通过把控品质与技术创新,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的经验。请听第一财经广播记者余音,谭帅发来的报道:

作为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振华重工经过24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拥有26艘6万吨-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将大型产品跨海越洋运往全世界。振华重工今年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振华30号”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引发全球关注!

然而,振华重工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全球船舶市场形势严峻,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计全年新船成交量约7000万载重吨,较2015年进一步下滑,新船价格进一步走低。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振华重工提出“五转五升”转型升级新思路:

黄庆丰:【比如振华的制造要向振华的创造去转变,一定要注重创新;我们原来做产品,现在做精品,这就是抓质量;我们原来是卖硬件,现在要卖软件,硬件也要,软件也要做硬;从原来卖装备现在到卖系统。从振华重工原来的生产、技术、管理的2.0,要向我们的生产技术管理的4.0进行转变。】

(口播)在新的转型思路的引导下,2016年,振华重工港机板块迎来蓬勃发展。包括洋山项目、新加坡项目、迪拜项目、青岛大项目等在内的自动化项目集中上马,振华重工港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再上新台阶。

根据英国权威杂志《世界货运新闻》统计,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全球共有271台岸桥订单,其中222台订单来自振华重工,占比82%.这是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市场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也是自其1992年成立以来的最高峰值,标志着振华重工的港机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由70%以上正式跨入80%以上的时代。

黄庆丰坦言,在公司转型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公司全体员工对于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在产品品质把控方面,振华重工践行“工匠精神”,用制度激励和规范员工精益求精:

黄庆丰:【我理解的匠心就是要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关注、守正创新,什么事都要做到非常认真、极致,任何的岗位,任何的工作都得要做好。比如说99%,我还要追求99.99%.】

(口播)技术创新是振华重工实现业绩增长的又一法宝:

黄庆丰:【振华重工一直把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振华重工把科技研发队伍看得非常重,我们每年要开科技大会,会鼓励创新,对创新进行评奖;另外,我们对创新工作有容错机制,允许你犯错误,但是不能再犯错。】

(口播)除此之外,“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海派文化的熏陶,也使得振华重工用兼容并包的心态走出国门,拥抱世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卓越公司。面对形势更加严峻的2017年,黄庆丰用“压力大,机会多”六个字,对振华重工的发展做出表态:

黄庆丰:【首先2017年会有一些亮点产品推出来,比如说洋山自动化码头,比如说青岛自动化码头,包括12000吨浮吊要去韩国打捞;还有我们认为海上风电市场会有增长,所以我们会抓住我们的自动化码头,抓住海上的安装;第二,现在国际环境也是非常复杂,我们在签约、投资方面要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第三,我们会贯彻好中央部署,全力通过公司深化改革工作,为公司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