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日报 》助力港珠澳大桥“海中筑岛”
发布时间:2018/04/10
已浏览 22 次
昨天,最后一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围护钢圆筒制造完工,从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发运珠海,标志着港珠澳项目东、西人工岛钢圆筒制造已全部完工,为实现2016年大桥按时通车提供了进度保证。
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建成后将连接粤港澳三地。岛隧工程是大桥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由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东、西人工岛钢圆筒的加工建造在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完成。
记者在发运现场看到,8只待发的钢圆筒直径均为22米,每只高度约为40米。它们将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中成岛”的前提和基础。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采用该钢圆筒作为海上人工岛的岛壁结构,建设方考虑到伶仃洋的气象、海况,以及对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等因素,因而用新工艺取代传统的钢板桩工艺。22米直径钢圆筒插入海底泥面后,入泥超过20米,就像柱子一样将人工岛围起来,既能帮助人工岛快速安全形成,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地海洋生态的影响。
振华重工表示,这是其钢结构制造史上工作强度最大的挑战。自今年1月开工起,振华重工历时10个月,为大桥东西人工岛共制作运输了120个钢圆筒,总计6万吨重。12月10日左右,这批最后一船钢圆筒可振沉完毕,届时东西两个人工岛将正式成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