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 》 集成创新才是企业发展市场开拓的“王道”
发布时间:2018/04/10
已浏览 79 次

坚定不移谋创新

1月14日,上海振华重工“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世界上能设计、制造大型浮吊的三家企业之一,振华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在重大工程建设需要依赖租赁国外浮吊的垄断,也为我国及国际的油气田开采及海事工程提供了重大装备支持。

硬着头皮接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4年,国内制造的最大的浮吊起重量为900吨。“超过900吨的浮吊都是依赖进口,我们还没有尝试过做千吨以上的浮吊。”振华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严兵回忆研究最初的情况时说,“当时,接到4000吨浮吊这个任务的时候,感觉压力很重。”当时,我国从国外进口的最大起重量的浮吊是3800吨,国内无论是从钢材、制造设备、制造技术都没有达到能够承受4000吨任务的水平,“可以说,是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既然国内没有,那就必须调研学习国外的经验技术。几经周折,严兵和他的团队终于有机会参观由美国设计制造的浮吊蓝疆号(3800吨),但鉴于技术保密原则,规定只能参观不许拍照,参观的同时,振华也向美国的相关企业进行咨询和调研,该企业虽然能够提供数据资料,但是也是不能拍照,几经交涉下,对方才同意能记些笔记。可以说,最早的调研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写得来的。

经过调研,振华认识到,这果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决定还是从国外引进关键设备。4000吨的吊钩,国外企业给出的答复无论从价格还是时间上都超出了振华的承受范围。显然,引进计划失败。

这样的困境下,振华不得不咬紧牙关,他们做出了一个具有突破的决定:4000吨吊钩我们国内自己来做!

众志成城搬掉“拦路虎”

要做4000吨吊钩,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内万吨水压机锻造不了4000吨吊钩。当时国内最大的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械厂和第二重型机械厂,现有设备已成定局,怎么办?

既然设备已经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从技术上做些创新改造呢?严兵团队灵感顿现。通过仿真建模计算、类推法,再根据实际反复修订,从外形、设计来优化吊钩。吊钩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0吨净重的吊钩问题解决了,4000吨的吊重必须要用非常坚固的臂架才能支撑,不然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堪设想。

国内当时臂架材料用过的最高级别的是60公斤级的,考虑到安全因素,为了减轻臂架的重量,决定选用70公斤级的材料来制作臂架。有了臂架,焊接工艺又成了新的“拦路虎”,要知道焊接工艺不当就会导致浮吊臂架产生裂纹,最后断裂致使机毁人亡的惨剧。为了防患于未然,承接浮吊臂架70公斤级高强钢材料的武汉钢厂对材料的性能、特点、要求经过反复试验、配方、咨询国外专家,并且振华对臂架的接头、细节进行优化处理,在大批量的试验后,老天不负有心人,臂架“收工”.

4000吨、7500吨的全回转浮吊,完全的“made in China”这种自豪感,充溢在振华团队每个人心头。更值得他们骄傲的是,团队在改进过程中,设计了最具特色的四排回转滚轮,使海上作业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这种原创的改造是团队共同的智慧结晶,但是光有聪明是不够的,每排回转滚轮轨道在制作加工中要求不能超过1mm的高度误差,因为当浮吊吊起重物时,如果有滚轮突起,就会造成受力不均,最后必然会功亏一篑。这该如何是好呢?

在振华30多人的团队中,当时80多岁的邬显达总工亲自到加工场地,进行技术指导,他在回转滚轮轨道上建造一个水槽,用激光测试水平面的高度,来确认回转滚轮轨道的高度误差,整整一个多月,这位八旬老人绝没有一丝懈怠。4000吨的项目成功了,同步进行的7500吨项目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在这样的众志成城下,还有什么任务是不可能的?还有什么任务完不成?

“没有周末,休息时满脑子都是项目”

一个项目成功绝对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振华重工本身就是一个精英辈出的企业,截至目前,科技人员近2400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近70%;90%为40岁以下科技人员,公司两名员工分别荣获交通部2010年“科技杰出成就奖”、“优秀科技人员”称号,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库,有3人获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10年振华还荣获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鲜花掌声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团队建立之初,大家因为缺乏经验,几乎每天工作、开会到八九点,没有周末,休息时满脑子也都是项目,根本没法好好睡觉!”提及当初,严总感慨万分。事实证明,这一切没有白费,两年半,这个项目试重成功,两年多,团队的人没一天不是悬着一颗心过日子。员工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严总的头发有一半就是为了这个项目掉的。”

项目从开始研发到成功两年半,但是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凝聚了这个企业17年的积累,包括创新设计无平衡梁四排全滚轮的全回转支承装置、智能型恒张力大型锚绞车,攻克高强钢的焊接工艺和技术、自重超过90吨超大型负荷4000吨级吊钩的制造工艺技术。攻克并掌握了海洋重型工程装备大吨位全回转浮吊设计、制造、安装和测试的关键技术,并自主完成了包括电控、安全保护和主要机电配套等核心部件的全部设计与制造,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式升级。

这些再度证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才是企业不断发展开拓市场的“王道”.大型浮吊作为上海振华重工进入海工重型装备市场的一个利器,2006年公司成功研制亚洲最大的4000吨全回转浮吊,2007年公司成功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单机最大的7500吨全回转浮吊,打开了世界海洋重型浮吊装备的大门。

目前,上海振华重工已拥有20多项世界领先的重大核心技术,2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6项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申请国内专利2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有效国际专利申请24项,国际授权有效专利10项。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十几年的时间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知名到世界知名的大跨越发展。上海振华重工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战略不动摇,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正大步前行。